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链接 > 正文
荆州日报:一面荣誉墙,一生赤子情!这是耄耋党员郑克发一生的荣耀和财富
信息来源:荆州日报 | 发布时间:2021-04-07 19:54

推开门,郑克发笔挺站立,布满皱纹的脸雕刻着岁月的痕迹。在荆州开发区范家台社区,这位83岁的党员身着旧戎装,胸前刻着国徽的勋章锃亮,转过身,向“荣誉墙”敬了一个标准军礼。

这是一面满载赤子之心的“荣誉墙”——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”几个大字饱满圆润,下方摆放着30多本大大小小的证书。17岁参军,26岁入党,转业后担任狱警30多年:“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和财富,为党工作,报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。”

深情凝望着墙面,郑克发的思绪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……

(郑克发向建党100周年献礼,自制“荣誉墙”)

党的恩情比海深

独子参军报党恩

“17岁,我参加了解放军,戴红花、骑战马,保卫新中国。”1955年,郑家“独子”郑克发怀着参军报国的初心,打破当年“独子不参军”的风俗,偷来父母印章,盖在征兵登记表上:“赤子心向党,参军报党恩。鲜红的印章,鲜红的花,点燃了我的赤子心。”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郑克发的生活焕然一新:“解放前,我吃不饱饭。解放后,我家有田有地,不仅能吃饱饭,我还成了家里第一个上学堂的人。”

这些给少年的他留下深刻印象:“党的恩情比海深!”

“时刻准备着!”入伍后,郑克发抱定随时出征的决心,刻苦训练。为了让枪法更准,便在枪杆上吊一块几公斤重的石头,端枪瞄准,一天苦练8小时,任凭汗水淋漓、胳膊酸痛。

在部队白天练枪法,晚上学马克思主义思想。通过几年学习,他萌生了入党念头:“入党了,才是党的人!”1963年春天,26岁的他被评为“五好战士”,随后,他连续递交了三份入党申请书。

老伴唐仁凤说,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些年郑克发忘了很多事,但入党时间他刻骨铭心。

“1963年4月11日,我入党了!那一天,军装绿,党旗红。”郑克发热泪纵横,百感交集:“党旗下,我宣誓,党的事业,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!”

党的教导记心上

一切行动听指挥

“党叫我上,我就上!保证完成任务!”

上世纪80年代中期,郑克发服从组织安排,参与执行远途押运重刑犯的任务。这是一项危险的任务,但他却毫不犹疑地答应了。

那年,郑克发已转业,是江北监狱一名狱警。

军装换警服,两身制服一样情怀。凝视着“五好战士”和“优秀狱警”的荣誉证书,他动情地说:“无论在什么岗位,我都牢记党的教导,一切行动听指挥。”

“收拾完装备,我踏上了列车。”仿佛回到当年,他的脸紧绷起来:“24小时待命,随时保持战备状态。我坚守着,就连睡觉都穿制服、带器械,不敢松懈。”

“绿皮火车走了三天三夜,当最后一队人员完成交接时,我终于舒了一口气。”郑克发说:“我顾不上疲惫和危险,只知道听党指挥,完成任务。”

党的精神代代传

家就是“红色讲坛”

“拿着手榴弹,瞄得准呀,投也投得远。”家里,又响起了郑克发唱的“军歌”:“练一练,迎接我即将到访的战友们。”

唐仁凤说,逢年过节,只要战友们来了,孩子们回来了,家就成了“红歌”的海洋、“红色故事”的讲坛。《我的入党申请书》《部队里的活雷锋》……郑克发把这些红色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。

(郑克发和老伴唐仁凤)

“育长子入党,送幼子参军。”郑克发说,入党和参军是当年他送给两个孩子的成年礼。起身,再次凝视“荣誉墙”,他无比动情:“只有入党参军,接受红色洗礼,才能淬炼赤子之心,才能世世代代、子子孙孙报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!”


打印|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