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链接 > 正文
《湖北日报》重点关注经开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
信息来源:湖北日报 | 发布时间:2023-05-29 17:56

5月29日,《湖北日报 荆州观察》推出《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荆州新增108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》《唯思凌科:主攻高端智能装备 转向器智能装配线实现国产化》《太和气体:专注电子特气研发 迅速成长为行业“领头羊”》等文章,为经开区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点赞。

实施优质企业 梯度培育工程

荆州新增108个 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

5月19日,从荆州市经信局获悉,今年荆州新增10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,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46家,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0家。

重量超450吨,口径达6.35米,约3层楼高……在坦桑尼亚朱利诺水电站,“荆州造”超大型水轮机进水蝶阀成为控水重器。2021年9月,朱利诺水电站项目在我国采购超大型水轮机进水蝶阀,位于荆州的湖北洪城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拿下订单,并刷新该公司此前制造的国内最大口径水轮机进水蝶阀纪录。

在荆州,不少企业与洪城机械一样,在各自细分领域内独占鳌头,涉及石油石化装备、汽车零部件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数量位于全省第一方阵。

坚实的工业底盘,成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沃土。2022年,荆州市工业总产值达3108.2亿元,工业投资增长53.6%、居全省第一,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企业落户。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695家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1家。

近年来,荆州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成长,组建专精特新服务专班,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,出台中小企业成长奖补、进规稳规扶持政策,让“老树发新芽、新苗成大树”。加快“智改数转”,推动136个、总投资117.3亿元智能化改造项目落地实施。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服务帮扶力度,市级财政出台激励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,对2019年起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;对2022年起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。此外,该市出台《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方案》,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便利。

主攻高端智能装备

转向器智能装配线实现国产化

5月23日,湖北唯思凌科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,工人正在校正转向器扭矩传感器、角度编码器,校正精度达到头发丝直径的八分之一。

“这些设备都有主了。”公司副总许凌云指着车间里琳琅满目的转向器说。

唯思凌科是湖北恒隆集团的子公司,主要从事智能装配线、非标设备、试验设备的设计制造,产品包括各种数控专用机床、各类自动化装配线、专用试验检测设备、自动压装设备等。

2004年,恒隆转向器量产,其加工核心零部件的多台设备依靠进口,不仅价高,而且付款后还要排队。为改变现状,这一年,专业从事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制造的唯思凌科公司成立。

“公司靠创新生存,因为非标设备是为客户量身定做,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。”许凌云说,公司155人,研发人员占到近三分之一,组成研发部攻关挠槽机、摆碾机、工业机器人等国际高端智能装备。

这家以生产汽车转向器装配线见长的企业,不断突破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,实现转向器装配线智能设备的国产化。

柱管是传统汽车和新能源车转向器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,通过旋锻机生产。过去,我国中、大型旋锻机主要从德国进口,一台设备价格高达600万元左右,并且售后需要从国外请来技术人员,成本高昂。为此,唯思凌科公司从国外购回设备,组建研发团队,一个部件一个部件拆下来研究。

“研发旋锻机,突破柱管旋锻无屑加工技术,前后花了五年时间。”许凌云介绍,研发团队不断画图、建模、生产、拼装,最终生产出自己的锻压加工设备。新设备在快速旋转锻打下,一分钟可生产3件柱管。柱管产品加工精度、圆度、锥度以及无屑环保加工水平优于国外同等机器。更重要的是,成本下降了四成。

去年,旋锻机产品正式投放市场。一上市就被订购一空。

打破国外头部企业的长期垄断地位,填补国内空白,唯思凌科步履不停。

车间有一台巨无霸圆柱形设备。“这是一台摆碾机,重6300吨,目前还在调试。同一台设备,可以加工饼类、环类、齿类等异形零件,过去主要由瑞士企业生产。2015年公司开始研发,产品即将上市。”许凌云介绍,该产品不仅填补国内异形零件加工设备空白,设备成本将下降一半左右。此外,摆碾机生产的高端转向器零部件变速比齿条可应用到高端自动驾驶、自动泊车领域。

“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,还有很多技术等着我们去攻克,很多产品等着我们去研发。”许凌云说。2022年,唯思凌科主导产品转向器生产用智能装备全国占有率达18.6%,还出口到欧美市场。

专注电子特气研发

迅速成长为行业“领头羊”

5月25日,位于荆州经开区的太和气体有限公司,各条电子特气生产线开足马力。

“公司销售人员就两个,订单多是自己找上门,现在已经排到明年。”乙硼烷生产车间,正在巡查生产安全的公司副总经理曾令侠说。

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关键原料,被称为电子工业的“血液”,是生产半导体芯片、平板显示器、光纤及太阳能光伏等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,应用于光刻、刻蚀、沉积、掺杂等核心工艺环节。

随着国内半导体、面板、光伏等投资和国产化加速,市场对电子特气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曾令侠介绍,电子气体的纯度和洁净度直接影响到半导体器件的质量、集成度、特定技术指标和成品率。在半导体生产环节中,使用的电子气体有100多种,核心工段常用的气体约有50种。

2010年,太和气体(荆州)有限公司成立,专注于高纯半导体特气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迅速成长为行业“领头羊”。

“过去,我国电子特气严重依赖进口,国产化率低。”曾令侠说,关键战略材料供应链必须自主可控。在国家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,公司抢抓机遇,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生产高纯氯、氯化氢等气体。

2015年,太和气体年产1000吨高纯电子级氯气产品生产线获得工信部强基工程支持。在和高校联合攻关下,高纯氯产品由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,每公斤成本从300元下降到120元。2018年高纯氯气强基项目验收后,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迅速超过65%,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。2019年12月,工信部将用于新型显示的特种气体——高纯氯气、三氯氢硅、氯化氢、四氯化硅等列为重点新材料。

太和气体在发展快车道上“一路狂奔”:2018年产值1500万元,2019年2500万元,2021年4500万元,2022年2亿元……

近两年,太和气体克服乙硼烷合成工艺技术、纯化技术、分析检测技术及储运技术等难题,对乙硼烷生产集成关键技术进行攻关,研发生产的乙硼烷成为热门单品,广泛应用于国内5G和存储芯片制造,打破国内乙硼烷几乎全部依赖从欧美进口局面。太和气体成为国内乙硼烷最大供应企业,还占据20%国际市场份额。

随着国内外存储芯片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及工艺技术快速迭代更新,太和气体抓住时机,去年初投资2亿元新建年产33吨半导体特种气体项目,包括3吨乙硼烷生产线。

通过与清华大学、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多年合作,目前公司已拥有高纯氯、高纯氯化氢、乙硼烷、溴化氢等21个电子特气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生产工艺技术、29项专利技术,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电子特气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,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。

去年,太和气体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现已成为国内高纯氯、氯化氢和乙硼烷电子特气最大制造商,产品进入台积电、三星电子、京东方、中芯国际等国际知名半导体供应链。

眼下,该公司新上5亿元新厂区项目,新增电子特气产品品种大部分将为国内首次生产。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,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8亿元。


打印|关闭